高度:7.5 – 8.3厘米
直径:14.3 – 15.0厘米
足径:5.8厘米
高度:0.8厘米
《大正名器馆》(大正时期著名茶具指南)中提到了一位名叫海福屋宗仙的茶道大师,他生活在古代的堺市,拥有一只著名的研磨茶粉的碗。人们认为这只白庵碗可能属于宗仙。然而,人们并不清楚宗仙是一位怎样的茶道大师。 书中还介绍了其他几个著名的白庵,但人们认为这个宗清白庵在形状和外观上与最初的关户家族白庵最为接近。
首先,粘土呈灰白色,略带黄色,质地坚硬,烧制严密。 足环是使用快速旋转的陶轮雕刻并整齐地绘制出来的,是一个拧得很紧的竹节足环,足环上的雕刻痕迹也很清晰。白庵的足环通常被承诺为新月形的薄环,但这里不是薄环,而是几乎正确的环状。
陶轮转动得稍快,轮子留下的痕迹令人愉悦,以直角向上延伸,在陶土上形成一些相当清晰的裂纹。边缘略微变形,有一种略微开放的感觉。 因此,它看起来比一般的白庵稍微扁平。内部空间宽敞,巨大的车痕尤为醒目。 值得注意的是,器皿外侧的裂纹与陶轮留下的痕迹相吻合,人们认为这些水平裂纹是在成型过程中内外压力不平衡造成的。换句话说,可以说这些裂纹是陶工在陶轮上留下这种痕迹的习惯造成的。
釉面呈透明光泽的黄褐色,足底也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釉。釉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裂纹,颜色呈淡淡的黄褐色,与室町时代的黄褐色相似。 特别是茶漏壶的壶身有一层厚厚的釉,沉稳的绿色非常漂亮。正如所料,从外侧的裂纹处,一层棕红色的釉像幕布一样向下流淌,有深有浅。这是为了防止釉从窑炉的裂缝中破裂 。这种上釉和烧制方法是为了防止釉在窑中破裂,朝鲜王朝的陶工也经常使用类似的方法。
根据《大正名器馆》(大正时期著名器皿指南),此壶最初为宗悦所有,后来转手给土屋相模守或大文字屋宗吉,从文政年间(1818-1830)开始为沟口家族所有,1901年左右转手给高桥泰安,1920年左右转手给现在的所有者。
此外,《东都茶会记》告诉我们,1913年10月,井上清斋邀请15位来自金泽的客人前往内田山,他准备了豪华版的茶道,端出了两碗茶,其中一碗来自原版的白庵茶碗,另一碗来自创世白庵茶碗,让加贺的茶道大师们惊叹不已。 这清楚地表明,宗仙是与原茶庵相媲美的名碗。
没有值得一提的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