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8.3 – 9.0厘米
直径:12.0 – 13.3厘米
足部外径:5.2 – 5.5厘米
高度:0.5厘米
这是一只没有署名的茶碗,但因其为黑茶碗,且出自黑茶碗名家小悦之手,故被称为“小悦黑”。目前,其出处尚不明确,但因其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小悦茶碗中尤为杰出的作品,故收录于本书。
茶碗的形状是古越的特征,有明显的腰线,是加贺古越、七里等系列作品的一部分,但装饰的竖线不如加贺古越的作品丰富,风格与七里的作品最为相似。 几乎垂直的底部略低,从底部到腰部略微凸起,而表面非常平坦。从腰部到口沿,它向外张开,略微凸起,这种形状可以说是典型的幸悦风格。
杯底几乎平坦,中央略微凹陷,但没有茶漏,这也是小悦作品的典型特征。此外,从杯底到杯身的过渡呈斜角,曲线与七里茶碗的曲线完全相同。
这个无盖茶碗之所以能与名碗相媲美,是因为它的足环质量上乘。 我认为鉴别小越茶碗最重要的地方是脚部刮痕,而这个碗的脚部确实具有小越的特征,圆形形状被随意刮出,但仍然具有强大的力量感。 其工艺略逊于七里,但优于加贺小越。
整体外观与天云和七里相似,采用非古式黑色乐烧釉,但烧制温度相当高,釉面有光泽。然而,釉面未烧制到位的地方很多,这也是七里和其他作品常见的现象,未上釉的地方有类似铁的质感。 带有五个标记的足环也是农具时代以前的乐烧典型特征。
虽然作为光悦茶碗它并不特别出众,但它有着轻松、沉稳的外观和庄重的存在感。
盒盖内侧有一段铭文,内容为“此茶碗由本阿弥于明和初期(1764-1772)捐赠给寺庙。捐赠者名为独庵,但我们仍在调查他供职于哪个寺庙。 盒子和铭文都简洁明了,非常吸引人,但由于是寺宝,随附的文件非常简单。
顺便说一句,据说有一只与这只非常相似的茶碗在明治维新时期被带到了美国,可以在弗里尔美术馆的藏品中看到。